重庆刑事律师网属重庆地区最知名的刑事专业化的刑事律师团队,刑事团队由重庆名所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鼎力打造,本网首席律师暨和谐中国十佳律师优秀刑事辩护律师张智勇领衔创办重庆刑事律师界的钻石团队,精通擅长刑事辩护,成功办理了大量的重庆及全国的重大影响的无数的刑事辩护案件。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主要理由如下:
1、從犯罪構成看,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完全符合刑法劃定的搶劫罪的犯罪構成。殺人並不是犯罪人的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在於劫取財物。例如:日本刑法典的劃定等於如斯。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對該題目也存在困惑。
2、從刑法劃定看,將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解釋為構成搶劫罪,符合立法本意。
3、從依法嚴肅打擊犯罪的需要看,將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解釋為搶劫罪,不會有輕縱罪犯的嫌疑。從國外立法實踐看,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在不同國家有不劃定。此時,因為為搶劫而殺人的行為已經從搶劫行為中分離出去,所以『搶劫致人死亡』只應包括過失致人死亡,搶劫的暴力手段不包括故意殺人。
三、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數罪並罰的情形
《批復》劃定:『行為人實施搶劫後,為滅口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數罪並罰』。將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完全能夠做到罪刑相適應,依法嚴肅打擊此類犯罪。 3、該行為不屬於搶劫行為。搶劫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行為。
此復
如何定罪題目的理解和合用
2001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題目的批復》
一、關於罪名確定題目
關於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行為的定性題目,在理論界長期爭論,在司法實踐中處理也不一致,主要有三種意見:一是定搶劫罪;二是定故意殺人罪;三是定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數罪並罰。有少數人以為,故意殺人後見財起意,伺機竊取被害人財物的行為,屬於故意殺人行為的後續行為,不單獨構成犯罪,應該以故意殺人罪定罪,從重處罰。而且在我國刑法中,『致人重傷、死亡』有的僅指過失,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和二百三十五條的劃定,有的則包括故意殺人、重傷的情形,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的劃定,從《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劃定看,既然有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的行為,『致人重傷、死亡』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行為,更符合立法原意。 2、為搶劫而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的情形比較復雜,在很多情況下難以區分是直接故意殺人仍是間接故意殺人,是間接故意殺人仍是故意傷害致死,是致死財物所有人仍是其他在場人,在這些情形下都有死亡結果的發生;而『致人死亡』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劃定,只是搶劫罪的一種加重處罰情節。犯罪構成,是指我國刑法劃定的,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同一。第一種意見以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劃定的搶劫罪中的暴力手段,不僅包括毆打、傷害、捆綁等,還應包括故意殺人。 4、行為人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事後伺機竊取被害人財物的行為構成盜竊罪,根據《刑法》第六十九條的劃定,對此兩罪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4、將這種情形定搶劫罪與殺人罪,實行數罪並罰,則殺人行為既是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又成為搶劫罪的構成要件,不符合犯罪構成原理。構成搶劫罪的條件,是對受害人實施了暴力等強迫行為,迫使受害人交出財物,或者強行從受害人手中搶走財物。根據《批復》的劃定,結合司法實踐,現作如下探討。《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劃定表明,對於情節嚴峻的搶劫犯,最高刑可以判正法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例如:保加利亞和德國刑法典的劃定均是如斯。而行為人故意殺人後見財起意,伺機竊取被害財物時,已經不存在行為人可以對其施加暴力等強制行為的對象,也不需要強行搶走財物。《批復》對此沒有劃定。因此,『以殺害其他人為手段,威脅被害人』的行為,只是為『劫取財物』目的行為服務的手段行為屬於同一的搶劫犯罪。
有人提出,以殺害其他人為手段,威脅被害人,劫取財物的行為,應該以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而《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劃定的故意殺人罪的法定最高刑只是死刑,並無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的劃定。《批復》的及時發布,對於司法機關正確合用法律,有效懲辦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筆者以為:1、故意殺人後見財起意,伺機竊取被害人財物的行為,獨立於先前的故意殺人行為,兩者之間在性質上沒有從屬關系,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行為。對於行為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均應認定為搶劫罪。也有個別人以為,對此應該以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第二、第三種意見以為,搶劫罪中的暴力手段不包括故意殺人,對於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或者以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
筆者理解:1、行為人實施搶劫後,為滅口而當場故意殺害被害人或者其他人的,行為人具有明確的殺人行為,完全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應該以故意殺人罪定罪。但是,在另外一些國家,在搶劫罪之外沒有專款或者專條劃定搶劫殺人罪,理論上和判例上均以為搶劫手段中的暴力包括故意殺人,搶劫致人死亡的結果不僅包括過失致人死亡,而且包括故意殺人致人死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題目的批復法釋[2001]16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題目的批復》已於2001年5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訊委員會第1176次會議通過。
筆者理解:1、搶劫罪中暴力手段包括故意殺人,因此,為劫取財物而故意殺人死亡的,以及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當場故意殺人的,都應以搶劫犯罪處罰。
行為人實施搶劫後,為滅口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數罪並罰。
四、關於故意殺人後伺機竊取被害人財物行為的定性題目
司法實踐中,對於故意殺人後見財起意,伺機竊取被害人財物的行為,一般按照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定罪,實行數罪並罰。我國刑法即采用後一立法例。 2、刑法劃定的搶劫罪的客體屬於復雜客體,除主要客體即公私財物所有權之外,還有次要客體即人身權利。 3、被侵犯人身權利的其他人以及被侵犯財產權利的財物的所有人,均是搶劫罪的受害人,而且在良多情況下很難分清哪一種人遭受的侵害更重,例如:老板的錢由保鏢保管,犯罪人打死老板,威脅保鏢,從保鏢手中搶走了錢;或者犯罪人打死保鏢,威脅老板,從保鏢手中搶走了錢。犯罪的客觀要件表現為,行為人通過殺人而劫取財物的行為。經研究,答復如下:
行為人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因此,《批復》這樣劃定更符合立法原意,也便於司法實踐操縱。現予宣布,自2001年5月26日起施行。行為人為搶劫而達到劫取財物的目的的心理狀態。 1、搶劫罪中的暴力手段包括故意殺人,這已如前闡述。所以,為避免陷入此類毫無疑義的紛爭,便於司法實踐操縱,《批復》劃定以搶劫罪定罪處罰的情形已經包括『以殺害其他人為手段,威脅被害人,劫取財物的行為』。有些國家刑法在劃定『搶劫致人死亡』的同時,又專列一條或者一款,劃定搶劫殺人罪。因此,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有機同一,決定了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完全符合搶劫罪的犯罪構成,應該屬於同一的搶劫犯罪。 2、該行為符合『秘密竊取他人財物』的特征,在數額較大或者具有其他嚴峻情節,構成犯罪時,應該以盜竊罪定罪處罰。三種意見爭執的焦點,在於搶劫的手段是否包括故意殺人。行為人『以殺害其他人為手段,威脅被害人,劫取財物的行為』,固然侵犯了其他人的人身權利以及財物所有人的財產權利,但均屬於對同一的搶劫罪的客體的侵犯,對其應該以單獨的搶劫罪定罪處罰。 2、行為人實施搶劫的行為構成搶劫罪,搶劫後為滅口而故意殺害被害人或者其他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根據《刑法》第六十九條的劃定,對此兩罪應當實行數罪並罰。
二00一年蒲月二十三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題目的批復
(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訊委員會第1176次會議通過法釋[2001]16號)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滬高法[2000]117號《關於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定性題目的請示》收悉。殺人只是手段行為,劫取財物纔是目的行為,殺人不外是服務於劫取財物目的的行為的一種手段。因此,對於行為人故意殺人後見財起意,伺機竊取被害人財物的行為,不能認定為搶劫罪。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對於行為人為搶劫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搶劫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行為,均應認定為搶劫罪一罪,而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或者以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
二、關於以搶劫罪定罪處罰的情形
《批復》劃定以搶劫罪定罪處罰的情形包括兩種:一是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二是在劫取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
|